搜索
查看: 635|回复: 15

[经典文章] 发后渚 鲍照

[复制链接]
累计签到:27 天
连续签到:1 天
[LV.4]圣骑士
发表于 2023-12-22 15:41:5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发后渚

鲍照〔南北朝〕

江上气早寒,仲秋始霜雪。
从军乏衣粮,方冬与家别。
萧条背乡心,凄怆清渚发。
凉埃晦平皋,飞潮隐修樾。
孤光独徘徊,空烟视升灭。
途随前峰远,意逐后云结。
华志分驰年,韶颜惨惊节。
推琴三起叹,声为君断绝。
累计签到:1121 天
连续签到:941 天
[LV.10]炽天使
发表于 2024-7-25 07:12:54 | 显示全部楼层
蟹酿橙
《梦粱录》记载,“凡饮食珍味,时新下饭,奇细蔬菜,品件不缺”。若要问起中国历史上最会吃的朝代,那答案必是宋朝无疑。从宋朝开始,人们从一日两餐变成了一日三餐,食材日渐丰富,令宋人将“不时不食,顺时而食”的理念落在了每一天的生活里。
2008年,一本宋人笔记《鸡肋编》,让徐鲤、卢冉二人注意到了残存在古籍记载中关于宋代美食的只言片语。出于对宋人风雅的向往与好奇,他们和酷爱做菜的朋友郑亚胜一起尝试复原古籍中的饮食,试图用味觉去感知那个文艺蓬勃的时代。
舌尖上的美味跃然纸上,历史的趣味,经他们还原出的《宋宴》,润物细无声地留于读者心中。而日前,卢冉接受封面新闻记者专访时却表示,当初写下这本书的本意并非像外界传言“为了引出历史故事”,实则他只是想借用餐桌上的历史顺便回顾社会情景,“但结果是好的,因为让更多读者关注到了古代的传统饮食。”卢冉说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累计签到:1121 天
连续签到:941 天
[LV.10]炽天使
发表于 2024-7-25 12:39:05 | 显示全部楼层
《梦粱录》记载,“凡饮食珍味,时新下饭,奇细蔬菜,品件不缺”。若要问起中国历史上最会吃的朝代,那答案必是宋朝无疑。从宋朝开始,人们从一日两餐变成了一日三餐,食材日渐丰富,令宋人将“不时不食,顺时而食”的理念落在了每一天的生活里。
2008年,一本宋人笔记《鸡肋编》,让徐鲤、卢冉二人注意到了残存在古籍记载中关于宋代美食的只言片语。出于对宋人风雅的向往与好奇,他们和酷爱做菜的朋友郑亚胜一起尝试复原古籍中的饮食,试图用味觉去感知那个文艺蓬勃的时代。
舌尖上的美味跃然纸上,历史的趣味,经他们还原出的《宋宴》,润物细无声地留于读者心中。而日前,卢冉接受封面新闻记者专访时却表示,当初写下这本书的本意并非像外界传言“为了引出历史故事”,实则他只是想借用餐桌上的历史顺便回顾社会情景,“但结果是好的,因为让更多读者关注到了古代的传统饮食。”卢冉说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累计签到:1121 天
连续签到:941 天
[LV.10]炽天使
发表于 2024-7-25 12:37:39 | 显示全部楼层
《梦粱录》记载,“凡饮食珍味,时新下饭,奇细蔬菜,品件不缺”。若要问起中国历史上最会吃的朝代,那答案必是宋朝无疑。从宋朝开始,人们从一日两餐变成了一日三餐,食材日渐丰富,令宋人将“不时不食,顺时而食”的理念落在了每一天的生活里。
2008年,一本宋人笔记《鸡肋编》,让徐鲤、卢冉二人注意到了残存在古籍记载中关于宋代美食的只言片语。出于对宋人风雅的向往与好奇,他们和酷爱做菜的朋友郑亚胜一起尝试复原古籍中的饮食,试图用味觉去感知那个文艺蓬勃的时代。
舌尖上的美味跃然纸上,历史的趣味,经他们还原出的《宋宴》,润物细无声地留于读者心中。而日前,卢冉接受封面新闻记者专访时却表示,当初写下这本书的本意并非像外界传言“为了引出历史故事”,实则他只是想借用餐桌上的历史顺便回顾社会情景,“但结果是好的,因为让更多读者关注到了古代的传统饮食。”卢冉说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累计签到:1559 天
连续签到:748 天
[LV.11]圣天使
发表于 2024-2-8 19:12:25 | 显示全部楼层
奇书楼需要大家共同努力,多分享精华资源,不灌水、不发广告!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累计签到:25 天
连续签到:2 天
[LV.4]圣骑士
发表于 2024-2-8 20:03:46 | 显示全部楼层
太生气了,无法HOLD啦 >_<......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累计签到:1877 天
连续签到:5 天
[LV.11]圣天使
发表于 2024-7-13 11:53:56 | 显示全部楼层
强烈支持楼主ing…无私分享资源,给奇书楼增添加瓦!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累计签到:1121 天
连续签到:941 天
[LV.10]炽天使
发表于 2024-7-25 07:19:34 | 显示全部楼层
穿越回宋代
做一个“吃货”
十余年前,海外生活方式的盛行,掀起了国内回归对本土生活方式探索的浪潮,人们开始追溯传统生活之美的同时,也促使了大量生活类图书与杂志的诞生。那时候,卢冉和团队就已经开始了立项工作。
2008年,一次偶然,卢冉从山西书商那里收到一本明刻宋人笔记《鸡肋编》,他在琐碎的史料中,窥见到了宋朝这个中国饮食文化承前启后的时代中的一二。亦或许是当时人们还尚未对中国传统生活方式进行系统性地发掘,好奇心的驱使,复原饮食之旅提上日程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累计签到:1101 天
连续签到:1 天
[LV.10]炽天使
发表于 2024-7-25 07:23:41 | 显示全部楼层
真是被感动的痛哭流涕……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累计签到:1121 天
连续签到:941 天
[LV.10]炽天使
发表于 2024-7-25 10:21:05 | 显示全部楼层
他们找来了“大厨担当”——平面设计师郑亚胜,他是徐鲤在广州美院的同学。从2011年开始,连续几年的周末里,他们三人都泡在厨房,一边钻研着《事林广记》《山家清供》《吴氏中馈录》等宋元食谱,一边反复仿制实验着古书上那些还无人知晓味道的菜肴。
“我们希望做出一本书,有很多道考证严明的宋代菜肴,而拥有者也不必有阅读的压力。可以用一周甚至一个月,只看一篇宋代食事,学做一道宋菜。”卢冉认为,通过一本书,既纵览了古老的饮食文化,又重温了宋朝轶事,倒也是桩趣事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累计签到:1121 天
连续签到:941 天
[LV.10]炽天使
发表于 2024-7-25 10:30:22 | 显示全部楼层
两宋时期,中华大地物产丰盛,农业发展兴盛繁荣,人们对优质调味十分热衷,对食材品质高度重视......这一切的变化,促使宋朝人致力于探寻极致的中华美食文化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累计签到:1121 天
连续签到:941 天
[LV.10]炽天使
发表于 2024-7-25 10:36:46 | 显示全部楼层
第一道菜是“鯚鱼假蛤蜊”——用鳜鱼肉来模仿蛤蜊肉。他们按照《事林广记》记载的食谱:“用鳜鱼皮取精肉,切作蛤蜊片子,用葱丝、盐、酒、胡椒淹,一处淹了,别作虾汁汤熟,食之。”花费约两小时批切腌烫,最后出来却只有一小碟,“我至今记得,当鱼片入虾汤一烫便马上微卷的那一瞬间,鱼片所呈现的外观,竟真的能让我联想到蛤蜊肉,试吃起来也当真软嫩鲜滑。”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×友情提示
1、禁止发表纯字母或标点回复,如“aaaaaaa”“hfeuihfeihfiwhfwe”“iiiiiiiiiii”等
2、禁止用输入法随意打出的无意义回复,如“韩的积为大发热”等
3、过于简单的回复,如:“谢谢!谢谢!谢谢!谢谢!”“good!good!good!”等
4、相同内容连续在三个主题贴以上的回复,严重者相同的回复连续翻顶旧贴,造成整个板面被冲占
5、全民举报恶意灌水:www.qishulou.com/thread-427268-1-1.html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